2022高考作文:“双减政策”与写作角度
知道“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根本不够用,还得掌握下列这些作文素材,希望大家活学活用哟~
角度一: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坚持初心,将家庭启蒙教育进行到底
素材如下:2020年一个比灶台高不了多少的小男孩做“扬州炒饭”的小视频,刷屏扬州朋友圈。扬州举行的“世界美食之都”揭牌仪式上,男孩的这段视频,“蹭”上了“美食之都”的热点。缪苇杭,扬州市梅岭小学二年级学生,虚9岁,因为生日小,其实8周岁还没到。目前还没有开学。这个“超长寒假”,宅在家里的小苇杭,除了和小伙伴一样上网课,读书写字做作业,还学成了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的技能——做菜,能像模像样地做出一道道淮扬菜。
这个还不到8周岁的二年级男生,经过老爸的指点帮助,在这个“超长寒假”里学会了30多道菜。爸爸说,永远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潜力;身为老师的妈妈认为,除了课本以外,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大书。
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勤动手一生受益。孩子说,做菜犒劳爸妈很自豪,还感觉到了劳动的快乐。“我自己动手做出美味,感觉到了劳动的快乐。做出让爸爸妈妈给好评的菜,多自豪呀。每次妈妈在工作的时候,我把做好的饭菜端给她吃,她尝过后总是夸我做得棒。不过我觉得现在的做菜本领还很一般,以后要再努力,把菜做得更好吃。”
“中国式教育”中,家长确实对孩子放手不够,总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一点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很多孩子的心智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在科学的前提下,早一点放手,多一点引导,给一些压力,孩子一定会给家长更多更大的惊喜。小苇杭在寒假里参加了一个诵读活动,得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一位名人的话:“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根深,日后才能枝叶繁茂。”
素材应用:
应用角度1:家庭教育。
缪苇杭的爸爸从事科技工作,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动手能力强。受他爸爸的影响,每当家里有东西要维修了,他就特别起劲,聚精会神地帮爸爸打下手,且不厌其烦,乐呵呵地跑这跑那,甘当爸爸的小助手。如果缪苇杭的父母不会做饭烧菜,只会用手机点外卖,缪苇杭也成不了“童厨”。如果缪苇杭的父母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就不能给缪苇杭做出榜样,可见,“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别人家的父母”。
应用角度2:放手鼓励。
“童厨”的练就出自缪爸爸的一手调教,孩子的妈妈也是不断的“放手”和鼓励。“民以食为天,谁都要吃饭。孩子总要长大,总归要学会自己做饭菜给自己吃。特殊时期,正好有时间,想到就做到了。”缪爸爸还强调,永远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潜力。身为老师的妈妈则认为,除了课本,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大书。孩子的动手能力想差都难。正如报道中丁女士的说法,“受他爸爸的影响,儿子从小就有男子汉应该多干点活的心理,也知道关心我。”而丁女士自己也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在言传身教下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从小就会聚精会神地帮爸爸打下手,做力所能及的事会觉得带劲、有成就感。做了菜,也不会自己先吃,长辈、客人先吃他才会动筷子,这份分享意识和自制力确实值得点赞。
应用角度3:劳动锻炼。
将劳动课纳入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中,让以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们,变成一个个劳动小达人,这是当下教育的应有之义。不一定非得局限于做菜,家庭琐碎日常里的一般劳动和生活技能都是可操作的重点。通过最平常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我们不需要孩子去过多的承担家庭责任,当下的劳动教育不在于多难,而在于给孩子提供更多会的机会。
劳动教育,迫在眉睫(武秋蓉)
2020年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的侵袭,隔离在家的人学会在特殊时期耐心地等待,宅在家的日子很舒适也很无聊,年轻人终日摆着手机在家中呈“葛优躺”姿势消磨时光,老年人则在年轻人的影响和指导下,也逐渐学会了智能手机这一高科技产品。大多数人居家隔离时的生活都是这样懒散毫无意义,可来自扬州市梅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小苇航,在这个超长寒假里学会了一项同龄人较难掌握的技能一做菜。
年仅9岁的小孩子怎么可以做饭呢?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做饭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学做饭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尤其是在现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父母更愿意孩子花费时间在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劳动教育与生活技能的培养。网上曾经有一个段子:高三学生的父亲对孩子说,你去写作业,把头放在这里,我帮你洗,令人笑不出声。从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王子们,长大后便成为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巨婴,丧失了基本生活能力,一辈子都要生活在父母的“温柔”怀抱里。
反观小苇航的父母,父亲认为永远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潜力,身为教师的妈妈则认为,除了课本以外,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家长应当学会放手,孩子勤动手今一生受益。小苇航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也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独立与成熟。小苇航说,做菜犒劳爸妈很自豪,还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做出让爸妈给好评的菜多自豪呀。这样懂事的孩子在中国式教育的大环境下,其精神品质更显得难能可贵。中国式教育中家长确实对孩子放手不够,总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一点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很多孩子的心智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在科学的前提下早一点放手,多一点引导,给一些压力,孩子一定会给家长更多的惊喜。
新时代的青少年,祖国的“后浪”们,应当不辜负新时代寄予我们的厚望,发扬先辈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心中永远铭记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家庭的父母们应当适时放手,给予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学习成绩很重要,但真正的优秀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
在等待孩子成长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根养得深,大树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角度二:双减政策下教育行业迎来新机遇
双减政策出台后,更加坚定了国家立场和决心,校园教育重回主阵地。在大政策的驱动下,教育行业转型升级,必定会产生结构性变化;结合十四五重点工作,目前教育领域最大的机会: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而这三个赛道自然就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风向标。
教育信息化行业,政策已明确了方向。由于十三五时期学校采购了大量的硬件设备,基本上已经满足校园的基础设施,而十四五的经费并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那么未来硬件采购比例会逐渐减少,软件采购比例会逐渐增加。2020年中国教育财政经费投入超过53000亿,教育信息化投入4200亿,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才刚刚开始,市场空间处在蓝海。教育新基建会大量采购基于校园管理、教学等服务,而最终实现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仍需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那就是数据治理、数据融通、数据应用,而数据中台正是最佳切入点。
素质教育,政策明确了非学科类,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将会迎来政策红利。而学科类是受双减影响最大,迫切转型;目前国内多个大型上市公司及独角兽企业频频出手,投资布局素质教育类产品,来完成学科属性到非学科转型,那么随着巨头们的涌入,竞争压力会倍增,市场空间也会被压缩,产品力在未来会更凸显作用,而开拓新的方向,将是转型后第二个阶段的重点,如研学、营地会是下一个产业链条。
职业教育,国家政策也在推动行业结构的调整,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多样化、技术化的需求,从而解决就业矛盾问题;另外一个角度看,比较符合教育2C的商业模式,又不在双减政策打压范围内,是下一个价值洼地,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培育,预计会在3-5年,关键点在于要借助新兴科技,如AI、人工智能等来推动发展。
误区莫入,三个赛道因商业逻辑、团队基因等方面都略有不同,应发挥各自优势,平台、产品、技术等资源协同,打通产业链,形成生态矩阵,完成闭环即可。
大时代变革,产业的机遇。相信在十四五期间,会孕育出一批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赛道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