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山东招生的高校录取情况数据分析
前言:2021年志愿填报接近尾声,过去这段时间,不少准高三师生和家长也在密切关注我省新高考第二年的情况,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有关新高考的相关信息,未来一段时间,小编将为大家陆续分类整理和分析部分高考录取大数据,欢迎大家随时关注探讨交流。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自7月4日开始,到8月6日结束。整个录取工作共有7次填报志愿、12次投档录取。 2021年在我省招生的普通高校共1786 所,其中,本科高校1137所,专科高校649所。
-山东高考2021年情况汇总-
夏季高考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按类别分批次录取;春季高考分18个专业类别及技能拔尖人才类型,分批次录取。目前已顺利完成各科类提前批、普通类特殊类型批的录取和常规批次的投档工作。
2021山东各类别提前批录取工作已于7月13日结束。提前批共录取25129人,
其中,夏季高考普通类18189人,艺术类6683人,体育类145人; 春季高考112人(技能拔尖人才)。
录取考生中,综合评价招生2339人,省属公费师范生5000人,省属本科公费医学生1300人,省属公费农科生391人,市级政府委培师范生306人。
普通类特殊类型批(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本科招生)录取工作于7月19日结束,共录取887人。
(一)强基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强基计划招生。考生在提前批之前由招生高校完成录取,不需要填报高考志愿,不再参与后续各批次投档录取。2021年“强基计划”共有37所高校在我省录取374人,比去年增加109人(2020年录取265人)。
(二)综合评价试点招生录取工作
2021年我省综合评价试点招生高校在去年10所高校的基础上,增加了1所高校 华南理工大学。今年11所招生 高校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共在我省录取2339人,比去年增加171人(2020年录取考生2168人)。
(三)公费生招生工作
2021年我省继续实施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公费教育政策。全省安排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5000人,公费医学生招生计划2600人(本、专科均为1300人),公费农科生招生计划391人。
除公费专科医学生外,其他公费生均安排在普通类提前批招生,目前录取已结束,考生报考踊跃,招生计划全部完成。公费专科医学生安排在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填报。
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仍是由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学院、枣庄学院、菏泽学院、济宁学院、德州学院17所高校承担。
公费本科医学生培养任务由青岛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6所高校承担;
公费专科医学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所高校承担。
公费农科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5所高校承担。
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学院5所高校承担。
(四)委培师范生录取工作
2021年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任务由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学院等5所高校承担,面向泰安、滨州、烟台(长岛、海阳和牟平3县区)等3市,招生计划共计306人。安排在提前批并全部录取。
-录取工作变化及流程-
1.提前批公费生(师范、医学、农科)志愿设置有变化。今年报考公费生的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内可填报25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由“专业+定向就业市”构成。为充分尊重考生选择、录其所愿, 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
2.提前批次招生专业有变化。按照国家有关提前批的新规定,往年在提前批次招生的22所高校的试验班类专业在今年录取批次发生变化,由往年的提前批招生调整为在普通类常规批招生,由此带来常规批高校结构更加优化,基础更加扎实,层次整体提升。提前批22所部属高校的试验班类60余个专业2000多个计划调整到普通类常规批。
3.投档照顾考生规定有变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文化统考成绩基础上加分或降分投档”统一调整为“文化统考成绩基础上加分投档”。这项措施对考生没有影响,投档操作也没有变化。
4.艺术类招生类别有变化。新增书法类、舞蹈类统考招生类别, 新增航空服务艺术类联考招生类别。
5.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划定比例有变化。按照我省2019年印发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有关规定,2021年文学编导类、播音主持类、摄影类本科录取控制线执行普通类一段线(去年是一段线的85%);美术类、音乐类、书法类、航空服务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的75%(去年是一段线的70%);舞蹈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服装表演类本科录取控制线为普通类一段线的65%(不变)。
以上是山东今年总体的大数据汇总及提前批数据分析,下面小编要说的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小编会为大家分析今年普通类常规批志愿填报及录取的情况,这是普通类中本科计划的主要录取批次。而在其中,“双一流”高校及今年录取的总体趋势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今年“双一流”高校在山东的录取数据及总体报考录取趋势,请跟随小编往下看:
一、清华北大仍是最大热门
今年,山东成绩最好的学子都去哪了?数据分析显示,清华北大仍是学生们最向往的目标高校。
小编对“双一流”中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专业投档数据进行了排序,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占据专业志愿投档线的前十位。其中清华大学的三个专业文科试验班类(通用基础类)、临床医学类(含医学、化生类等方向)、理科试验班类(物理基础类)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其中文科试验班类因其只有一个招生计划,招收到了排名全省前50名的考生。而北京大学因招生计划设置较为均衡,理科试验班类(理科基础类)、文科试验班类(通用类)分列第三和第六位。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投档线最高的为口腔医学(八年制),共设两个计划,投档最低位次为126位。
紧随其后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各自投档线最高的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含双学士学位项目)、经济管理试验班和工科试验班(竺可桢学院图灵班)。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一流高校专业投档线前三十位的专业中,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个优势专业,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类(计算机拔尖计划)、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八年)、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类专业。
除此之外,排名前列的高校还有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第一集团”
除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名最高的,也是唯一有专业进入总体投档线前十位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小编注意到,根据对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情况表的排序,中国科学院大学全部13个专业均位居前40位,其中人工智能专业仅招收1人,位次为173名,这是其投档线最高的专业。
除国科大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专业投档线排名最高的为财经领域顶尖高校“两财一贸”中的上海财经大学。其投档线排名最靠前的专业为金融学和会计学,各自的最低投档位次分别为1050名和1104名。
紧随其后的高校及其投档线最高的专业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类、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西班牙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工程(量化金融实验班)等。由此可见,在专业层面上,医药类与财经类专业仍是考生报考的热门,在地域上北京和上海的高校最为热门。
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同时也是除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外,唯一有专业投档线进入前100位的“双非”高校(非985、非211),同时也并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系北京市属高校。
三、试验班类专业受青睐
按照国家有关提前批的新规定,往年在提前批次招生的22所高校的试验班类专业在今年录取批次发生变化,由往年的提前批招生调整为在普通类常规批招生,由此带来常规批高校结构更加优化,基础更加扎实,层次整体提升。今年,提前批22所部属高校的试验班类60余个专业2000多个计划调整到普通类常规批。
小编注意到,顶尖高校的试验班类专业占比较大,且投档线大多也在本校专业中处于较高位置。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几乎所有专业均以试验班的形式招生。中国农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科学)、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分列该校投档线的前两位,天津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类(智能与计算类)也是该校投档线最高的专业。小编注意到这些排名前列的试验班类专业主要以理工类专业为主,且集中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传统热门或新兴专业领域。
同时也有不少高校的试验班类专业提档线相对较低,这类专业多数为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也有少数工科领域的试验班,这对于未来考生的报考可以提供参考。例如东北大学的工科试验班今年投档数为25人,最低位次为16852名,位居该校普通专业(不含秦皇岛分校)倒数第二位,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今年投档数9人,最低位次为1084名。
当然位次的波动也与招生计划有关,接下来的考生报考时需考虑招生计划的增减情况。同时,试验班类首年调整至普通类常规批,在招生计划较少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接下来的考生报考时也要将这一因素纳入考虑。
四、“双一流”也有“低分高就”机会
就高校整体来说,投档线最低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新疆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该校专业投档位次主要集中在30000名至70000名之间,且多数专业都在40000名之后,也是这个区间范围内最集中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投档线最低的专业为采矿工程,招生计划7人,最低位次为72944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除了吃亏在地理位置上,其“农”字头也让不少学生却步,其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投档位次较低,分别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和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而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厦门大学的马来西亚分校投档线也相对较低,最低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投出2人,最低位次为56011名,值得注意的是,就读该校需赴马来西亚就读,且相关专业对英语成绩也有要求。同样叠加了“分校”与“中外合作办学”两个因素的高校还有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投档线同样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各招生专业中处于靠后位置。
中国农业大学也有部分专业投档线较低,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在北京完成第一年学习后,从第二年起到该校的烟台研究院进行教学和实习至毕业,且不得转入此类型以外专业,其中投档线较低的专业有葡萄与葡萄酒酿酒工程、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同样,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类专业均以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唯一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名义招生的为护理学专业,最低位次为25934名。
五、师范等专业受热捧就业前景明确成重要考量
2021年师范专业火出了圈。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有的大学录取线已经接近北大、清华,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近两年高考录取中,职业稳定、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明朗的专业更受欢迎,其中师范类和公安、司法等专项的招录情况都比较好。师范专业持续火热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求稳心态。
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大学生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带来的就业不确定性让考生、家长专业选择心态更加趋向求稳。之前很多考生期望毕业后去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等就职,薪酬是首要考量因素。近两年,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由此发生变化。
另外,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不愿意出省的现象较之前更为明显,深圳、杭州等地高校录取分数普遍高于外省同档次学校。
六、未来产业升温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今年考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前瞻性增强,除了传统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与软件、金融、经济类等专业受欢迎以外,一 些新兴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也越来越热。
虽然很多高分理科生还是相对青睐传统一些的理工科好专业,但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分数已经不低,未来可期。
继2020年全国各地报考医学专业考生大幅增长以来,2021年医科类专业的报考情况持续向好。医卫专业曾一度是报考低谷,如今一路冲高,吸引大量高分考生,除了新冠疫情凸显了医生职业价值和职业形象外,不少考生也意识到老龄化社会到来将产生求医高需求。
七、强基计划的第二年人数与生源质量均大幅提高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吸引力增强。去年强基计划第一年,部分高校出现未招满、校考弃考、大幅降分等情况,今年强基计划录取人数增加,考生报考更加理性,认可度提升。总体上今年强基招得比去年更好,报名的学生更多是真正喜欢基础学科的,考生和家长都更理性了。
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选择喜欢或适合的专业,不能图虚名而通过分数稍低一些的强基计划上名校。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如果不喜欢就不一定能学得好,可能造成厌学。
八、从家长意志转向考生兴趣,专业选择更加遵从内心热爱
以前高考报志愿大多会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这两年,更多转向以考生个人志趣为出发点,整体感觉学生在志愿填报时更遵从内心的热爱。
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自主性更强, 能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像以前是单纯冲着学校去了。当前一些学校已经重视从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未来,应更重视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时将个人志趣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一些重要的“冷门”专业热起来。